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方志工作 / 理论研究

试论抚顺方志数字化网络化建设

【信息来源:  信息时间:2016-01-08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地方志,即按一定体例,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或特定事项的书籍文献,其作为全面系统记述地方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在传承文明、存储历史、服务决策、推动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方志数字化,即利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国际互联网络技术,把各种数据、文字、图像、声音等方志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建成各种数据库,使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快速、便捷地查询需要的方志信息。新形势下,方志数字化对于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方志资源、扩大抚顺方志工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抚顺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抚顺方志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必要性
    1、方志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查询效率,增加方志资料的利用率。近30年来,抚顺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修出版了一大批方志成果,但是这些耗费几代方志人心血所编纂的志书却多被束之高阁,难以很好地利用。为了增加方志资料的利用率,更好地发挥其“修志资政、服务社会”的功能,市地方志办公室于2015年3月成立了抚顺方志馆,收藏抚顺及部分外省市县的年鉴志书及其他各类书籍、文献资料400余册,为广大市民提供查询、借阅、咨询等服务,但截至当年11月底,仅接待来访市民20余人次,查询、借阅书籍160余本,与地方志应发挥出的社会功能相去甚远。实践证明,地方志传统的服务方法、服务手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探索方志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将查询者从浩如烟海的纸质资料中解脱出来,实现网络查询,既可以方便查询者、提高查询效率,又可以增加方志资料的利用率,是抚顺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方志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有利于保护和延续现有的方志资料。现有的方志资料是都以纸质的方式存在的,在翻阅过程中容易造成资料的损坏。此外,搬运、储存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对方志资料造成损毁也在所难免。特别是一些地方志古籍资料,其属于非再生的文化遗产,由于年代较久远,在翻阅过程中对资料本身的磨损更大。据有关专家测算,善本古籍每经人工翻阅一次,其寿命就要缩短30年左右。如果将方志资料加以数字化和网络化,就会大大减少查阅对其造成的损坏,有利于方志特别是古籍类方志的保护和延续,这是有功于子孙万代的一项工程。2003年,抚顺地方志办公室整理出版了《抚顺县志》《兴京县志》两本旧志,为古籍再生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至今没有启动抚顺古籍资料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
    二、抚顺方志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可能性
    1、抚顺地方志工作硕果累累,为方志数字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一是志书建设成果丰硕。1986年起,抚顺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即在全市范围内展开了修志工作。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共出版各类志书92(部)卷,其中市志16卷,县区志7卷,部门志、专业志45卷,厂矿志20卷;出版整理旧志2部、专志3部,累计文字量达7000余万字。二是市情书编纂成绩斐然。作为抚顺市最具代表性的年度市情书,《抚顺年鉴》从1987年创刊起至2015年已连续出版29部,累计文字量达2000余万字,在省内及国内年鉴界享有较高声誉。三是中间性成果及专题性成果丰富多彩。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配合建设经济强市、争创文化名城编纂出版了60万字的《抚顺市情知识竞赛题库》;2008年,编写出版了《清永陵志》;为记述抚顺2005年“8·13”抗洪抢险工作,编纂出版了30万字、300余幅彩照的《抚顺8·13水灾志》;为记述抚顺2013年“8·16”抗洪抢险工作,编纂出版了30万字、200余幅彩照的《抚顺2013年8·16水灾志》。
    2、抚顺方志数字化建设起步较早。2001年,抚顺地方志办公室就开始收集《抚顺年鉴》稿件的电子稿,只是当时电子办公没有普及,只有个别单位的稿件以3.5寸盘的形式交了电子稿,市志办及时做了整理和留存。随着电子办公的逐渐普及,抚顺方志数字化工作得以稳步开展。近年来,《抚顺年鉴》和第二轮续修《抚顺市志》,均有电子稿留存并备份。但是,部门志、行业志、专业志及年鉴的数字化工作没有规范。
    3、抚顺方志网络化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形成。抚顺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没有独立网站,位于抚顺市社科院网站的二级网页,网页上设置了机构职责网站公告政策法规志鉴编修地情书籍旧志整理基层修志理论研究学会活动图片新闻动态信息等11个栏目链接,通过链接可以对抚顺市地方志工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可以说,网页的设置基本涵盖了抚顺方志工作的主要方面,抚顺市方志数字化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成形。但也应该看到,由于没有专门网站,抚顺方志数字化建设受到一些限制,方志工作的影响力也受到一定影响,一些地方志工作的动态信息更新缓慢,网站还没有录入抚顺方志成果的详细内容,导致地方志成果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限,抚顺市方志数字化、网络化工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三、抚顺方志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观念陈旧。首先,一些部门领导和修志人员对方志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觉得不开展数字化建设,依旧能做好编修工作,认为数字化建设可有可无,缺乏对方志数字化建设的投入。其次,一些方志工作者,在过去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编纂经验,较习惯于传统编修方式,对使用新技术进行编纂较为排斥,使得数字化建设理论与实践脱节。  
    2、信息、数据来源匮乏。近30年来,在抚顺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的积极努力及各县区、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抚顺市积累了大量的方志资料,这些都成为我市开展方志数字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信息数据来源。但也应该看到,由于资金、人员及领导重视程度等方面的限制,部门、民族、行业等的年鉴、修志工作还没有实现全市的全覆盖,很多部门、民族、行业还没有自己的志书或年鉴,更别提数字化的方志信息了;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一本书主义”思想影响,很多县区、部门在年鉴、修志工作完成后就以为万事大吉了,缺乏对电子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的意识,造成了很多电子版资料的流失,导致电子版信息、数据来源匮乏,给抚顺市方志数字化建设工作增加了难度。
    3、网站、数据库建设专门人才缺乏。地方志的数字化建设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大量的网站、数据库建设专门人才。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市从事地方志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学文科的,对计算机、网络知识了解有限。另外,由于我市方志数字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业务还不是很多,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对于精通计算机、网络建设人才的引进还不够重视,加上在待遇方面也难以吸引高精尖的计算机、网络人才,造成了“门外汉”搞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势必在观念和工作思路上不专业,走弯路。
    四、抚顺方志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数字化、网络化对方志工作的重大意义。全市各级地方志工作者要摆脱“一本书主义”思想观念的影响,充分认识数字化对于方志工作的重大意义和作用。牢固树立方志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的思想, 坚信数字化必将给方志事业的生存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市志办可以通过理论解读国家、省、市相关文件,宣讲外省市方志数字化建设的先进经验,使基层修志单位及相关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实现方志数字化是大势所趋。只有统一了思想,才能在实践中切实改变传统观念、改善服务手段, 更好地推进方志数字化。
    2、夯实基础,做好方志信息的录入工作。在不断拓宽年鉴志书的编纂范围、不断夯实方志数字化的信息基础的同时,一是要做好方志资料的收集整理,要将近30年的馆藏方志资料尽量收集完整,力求补全遗漏的文献材料,并分门别类保存,从而保证方志材料内容完整、时间连贯;二是做好现有方志信息的电脑录入工作,信息录入工作要体现内容的完整性、格式的统一性,在录入过程中要注意做好模块、条目的科学设置,便于检索和查询。
    3、做好人才工作,为方志数字化、网络化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利用专业技术人员实现方志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对方志工作人员的日常专业培训,使其掌握方志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技能,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数字化平台,进而掌握应用程序及后期维护,最终实现方志文献数字化永久保存和随时随地的公开检索。
    4、网络安全问题的防范与解决。一是提高著作权保护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文件中关于著作权的规定,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中关于地方志著作权的规定;在信息安全方面,要全面引入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数字水印等技术,加大网络信息的涉密审查。二是加强安全保密管理。要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主动应对信息安全挑战,实现数字化与信息安全协调发展。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计算机网络信息国际联网安全管理要求进行网络的管理,建立和完善维护地方志网站信息安全的长效机制;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制定防止非法入侵和泄密的解决方案,采取相应的信息安全技术,防止有害、不良信息传播;制定数据安全存储解决方案, 做好备份工作,以避免因操作失误、设备故障、运行时通信中断等突发事件而导致资料丢失;提高对网络安全事件的应对和防范能力,做好防止感染病毒和查毒、杀毒工作,增强信息系统的抗毁能力和受攻击后的恢复能力;完善后台分类管理功能,通过分级保密、设置保密通道增强安全性、保密性,实行安全保密责任制,节假日实行值班监护,等等。三是做好信息发布管理。信息发布要求严格实行三审制,保证发布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避免出现政治问题、信息失真问题等。
    五、抚顺方志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1、规范方志文献数据库。数据,是方志数字化、网络化的灵魂,数据也决定了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成败。所以,方志资源本身的数据化建设也是方志资源网络化建设最基本的组成要素。在数据库的建设中要注意数据格式和数据库结构的设计问题。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并不是简单地将单机数据向网络中移动,数据格式的规范统一也是资源共享的最重要的基础,所以,地方志资料的录入格式要有一套标准化方案。目前,抚顺方志资料的单机数据库资料极少,很多只是从印刷厂拷贝过来的PDF文档,不利于直接利用与存储;且现有的数据库也极不规范,很多都没有书名、没有目录、没有制作单位,图像有的是PDF,有的是JPG,分辨率大小也各不相同。在目前还没有国内统一地方志资源数字标准的情况下,应当通过OCR等软件将我市现有的地方志资源尽可能转化为方便检索与复制的文本格式。此外,为保证数据库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数据库建设和管理要逐步实现专人化、专业化。
    2、建设“抚顺方志”网站,打造立体抚顺。方志工作所编修的文献资料,包括各种稿本、图片、音像、实物、调查采访资料,以及历朝历代编修的旧方志,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资料体系,如何更好地整合这些资源,使大家对抚顺能有一个更加立体直观的了解也是地方志工作者的追求。地方志网站就是通过建立地方志网络平台数据库对方志资源进行管理和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式。网站建设需要较高的运营和维护成本,但其优越性在于:一是使用空间可根据需要自由支配,使信息发布与管理更灵活、电子文稿的存储量更大。二是可根据业务需要对软硬件进行随时的升级和改进,这样就可以更加有效自主地保证网络地方志的运行速度与效率。三是通过建立网络数据库对方志资源进行分类整合,能够更加合理地利用方志资源。通过网络,可以支持平台所展现的地方志资料的信息量,实现智能检索,并通过网站有选择地向社会发布方志新信息与动态,从而使方志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更好地推广地方志工作。
    在“抚顺方志”网站建设中要特别加强对图片的收集、整理和上传。相对于文字,图片给读者的感觉更加直观。科学、适度地图片设置,可以向浏览者更加立体地展现抚顺的风貌、历史与现状,有力地佐证文字材料。图片的整理和上传是一项繁重而专业的日常性工作,一方面需要做好图片的收集和甄别工作,选出的图片要有代表性;另一方面要做好文字说明,力求简洁明了。
    3、制作手机软件,打造掌上抚顺。手机已成为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搭建于网络平台之上的手机软件可以使方志资料不再是厚厚的堆在架子上的直立的抚顺、沉甸甸的抚顺,而是行走的抚顺、轻便的抚顺、大家手中的抚顺。手机软件可以着重文字资料的存储,更方便查阅,让大家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检索掌握所需资料,较电脑上网查询更加便捷,可以更好地服务紧急事件。
    4、发布微众平台,使地方志工作做到多点联动。多点联动就是将市县区各单位组织成地方志联络组,使各单位与地方志办公室形成联动机制,变被动地等待“供稿”为主动“组稿”。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将各单位联系起来,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实现地方志办公室与市县区单位多点联动,各单位将所发生的有关地方志的事项随时发送到微信公众平台,地方志办公室根据事项进行整合,最后根据整合结果向有关单位组稿,增强了组稿工作的针对性。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给方志工作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挑战。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辅之以科学的分类、编目,将方志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存储和处理,既有利于方志资料的保存,又便于方志资源的利用,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方志工作者传统的工作模式,使方志资源更好地发挥资政、存史、育人的作用。当然,抚顺方志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还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动态过程,需要广大方志工作者共同努力,开辟出抚顺方志建设的新天地。
 
 
                                                                                              课题组组长:李  栋
                                                                                              课题组成员:关  晶   李系光
                                                                                                          崔  雪   刘姝瑶

附件下载: